持续创造的意义

写在「灵感电波」第 100 期

持续创造的意义
Photo by Vitaly Gariev / Unsplash

突然冒出的想法

人总是奇怪的。 每当数字抵达十的整数倍,就会忍不住想纪念。 生日如此,纪念日亦然。

于是就有了这篇短文—— 记录「灵感电波」第 100 期的此时此刻,我的心情。 也希望第 1000 期时回头来看, 能对比那时的自己,看看心境有何不同。

灵感电波是一份网络周刊, 每周精选五篇全球最新鲜、最深刻的内容, 并用中文精编翻译呈现。

目前订阅人数 165 人,收入 0 元。 它像信息洪流中的一叶小舟,安静却坚定地前行。

因为我想要创造

Learn to sell. Learn to build.
If you can do both, you will be unstoppable.

—— Naval

就是这句话,让我从虚空中抓出了一线生机与意义。

第一期周刊发布于 2021 年 10 月 30 日, 那时读者只有 5 人。

  • 2021–2023 年:聚焦当时最火的 Web3
  • 2023–2024 年:转向 AI
  • 2024–2025 年:不再追逐热点,专注思维工具
  • 2025 至今:有了固定的形式、稳定的节奏,我非常满意。

灵感电波的使命

你会成为你所“摄取”的一切。

这句话的出处已不可考,却早已成为我的信念。

你刷过的内容、聆听的人、身处的环境, 都会慢慢塑造你的思想。 你的想法,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

灵感电波的使命, 就是承载这一信念—— 让有生命力的内容,滋养你我的人生。

我想要有深度的内容

哪些主题对当代生活影响最大? 我想无外乎科技、商业与文化。 这就是选题的方向。

我最珍视那些: 经过深入调研、思索、凝练而成的作品。 它们真实、独特、结构清晰、论述完整。 这类内容,值得反复阅读与沉淀。

我想要新鲜的内容。

经典的内容不会消失,它们早已落座。 但那些与当下密切相关的主题, 能即刻应用于生活, 能成为朋友间的话题, 更能激发持续的关注与创造。

新鲜感,是我持续热爱的燃料。

我想要向世界输出一种秩序

这个想法来自罗振宇的一句话: “内容的本质,是向世界输出一种秩序。”

灵感电波应该是什么样? 它是一个聚焦新鲜且有价值内容的媒介, 固定频率,固定形式,持续输出。

受到 The Browser 的启发, 我选择了「周刊」这种载体—— 每周五篇好文,一种简单的秩序。

一个正向循环

从内容到形式,灵感电波其实是一种自我滋养。

即使没有创作的压力,我也会每天阅读大量文章。 而创作又反过来推动我: 让我读得更广、想得更深、记得更牢。

自我提升与实现 → 通过创作得以发生 → 创作输出秩序与价值 → 再次回到自我提升

一个自我驱动的正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灵感电波的未来

现在,更新节奏已经稳定。 就算工作再忙,也能每周如约发布。 这是一个恰到好处的节奏。

可以预见的未来, 它会是一档稳定而有温度的电台。

至于如何让更多人听见这道电波? 我还在探索中。

第 100 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我希望继续捕捉那些闪光的灵感电波—— 让它穿越语言与时间, 抵达每一个仍在思考与创造的心灵。

DSH

2025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