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你给予持续专注的事物,都会自我回环并绽放

任何体验过美好性爱的人都知道

凡是你给予持续专注的事物,都会自我回环并绽放
Photo by Meriç Dağlı / Unsplash

原文:Almost anything you give sustained attention to will begin to loop on itself and bloom

Henrik Karlsson|Escaping Flatland|2025-09-04


1.

当人们谈论专注和放慢节奏的价值时,他们常常把它说得清教徒般、僧侣般。注意力是我们“必须去保护”的东西。我们必须“付出(pay)”注意力——像是一种贡品。

但我们不该忘记,持续的专注其实是多么有趣、并且压倒性地令人愉悦。放慢节奏,会让现实变得鲜活、怪异、炽热。

先从最显而易见的例子说起。

任何体验过美好性爱的人都知道,持续的专注与延迟的满足,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当你抗拒那股直接获得所欲的冲动,而是停留在当下,你就为诱惑与幻想打开了空间。欲望开始自我回环,并逐渐增强。

我并不完全确定这里发生了什么。但我大致的理解是:对快感的期待会激活大脑的多巴胺系统。多巴胺常被描绘成“快乐化学物”,但它与其说是快感本身,不如说是“快感即将到来”的期待。所以当我们被挑逗,感到某种快感要来了——但它一次次被延迟,且延迟得恰到好处——多巴胺的相位爆发就会层层叠加,把更多受体拉到细胞表面,使我们对那“快将到来的快感”愈发敏感。我们对生殖器、嘴唇、皮肤的感觉变得极度敏锐。

而且,并不只是多巴胺的上升,让诱惑扭曲了我们的注意场,使现实充满强度与怪异。其实有无数系统在协同:腺体、荷尔蒙、大脑的多个区域都参与其中。这些都是复杂的物理过程:激素需要被分泌与吸收;工作记忆需要清空再加载,等等。深度注意之所以不能在你“刚注意到”某件事的那一刻立刻发生,就是因为这些过程需要时间。

更进一步,每个子系统更新的速度也不同。视觉皮层可以在不到半秒内完成整合。而像皮质醇这样的压力激素,其半衰期有60–90分钟,从急性应激开始可能需要长达6小时才能彻底清除。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切换注意点的频率高于30分钟一次,我们的系统大体上是“解相”的——不同部分在“关注”现实的不同侧面。于是会有“注意残留”漂浮在体内——先前专注对象的剩余物(循环的思绪、潜意识下的情绪盘旋,等等),它们会挤占此刻摆在我们面前的事物,使它不那么鲜明。

反过来说,我们能越久地维持注意力——不去解决它、不让兴趣消散——身体的不同系统就有越多时间彼此同步,体验也会更深。

当我们持续锁定在同一事物上,各个子系统会开始相互强化:多巴胺让我们感知到皮肤,而皮肤的感受又刺激更多多巴胺释放,让我们更加感知皮肤。一根手指触碰肚皮,我们开始幻想那根手指接下来会去哪里;于是幻想也被锁定,释放更多多巴胺,让我们更敏锐地感受到皮肤。子系统越是锁定,反馈回路越是强烈。二十分钟后,自我感已然消散,我们进入一个在别的情境中会觉得超现实的领域——在其中我们去做、去感受、去思考的,都是原本不可思议的事。


2.

类似的事情,在性之外的领域同样发生。具体机制可能不同,但基本模式相似:当我们在某物上停留,身体系统会同步并相互提供刺激,进入一个升级循环,重塑我们的注意场。

几乎任何我们能够持续专注的东西,都会开始自我回环,然后盛开。

举个阴暗的例子:如果你专注于焦虑,焦虑就会自我循环,直到你过度换气、出现隧道视野,被噩梦般的思绪与情绪充满——一次恐慌发作。

你也能对喜悦做同样的事。如果你学会对幸福保持持续专注,那种愉快感会自我循环,直至爆裂,把你拉进一连串近乎幻觉的状态,最终进入“止息”(cessation),你的意识松手,你暂时消失。这需要练习。这种练习叫做“禅那(jhanas)”,有时被描述为恐慌发作的反面。我只进入过第一次禅那,那还是在花一个小时哄四岁女儿入睡时,对“能和她并肩躺着”这件事不断冥想。那真是奇异而美妙。如果你想更多了解这些心境,我推荐 José Luis Ricón Fernández de la Puente 最近的体验记录,Nadia Asparouhova 的经验分享,以及她的操作指南。

以下是José的描述,他的博客通常是关于细胞生物学、长寿和元科学的细致反思,但这是在一次禅那静修的第二个夜晚:

于是我走到海边。“还挺不错的,”我想。天空的蓝格外鲜活,海浪“大小正合适”,轰鸣声令人愉悦。我继续四处走动,试图维持冥想。我把意识聚焦在一股涌起的“心胸开阔”感上,然后注意到眼泪涌了出来(“嗯?这是怎么回事”我想)。我再次看向大海,然后我看见了。那真是他妈的惊人。如此多的色彩与细节:浪中有浪,泡沫的顶端像分形般结构,在消散时重新回归海洋。阳光洒在皮肤上的触感。我被彻底淹没。当泪水顺脸而下,当那种近乎疯狂的傻笑爬上脸庞,我发现自己喃喃自语:“它……一直就是这样的!!!!”紧接着是“这他妈是什么鬼?!”然后是“太过了!!太过了!!!”这体验仿佛在要求我感受超出我天生容量的喜悦与敬畏。在那一刻,我第一次理解了“痛并美丽”的真正含义。

我们能通过学习如何维持注意力而进入根本不同、往往令人振奋的心境,这太令人着迷了。它让人好奇,还有哪些心境在外面等待着。如果你认真去关注一只章鱼,会怎样?你的孤独感呢?一个数学概念呢?一个神经网络的权重呢?(脚注里有对应的例子。)我们体内有无数可以被让其盛开的东西。

我最爱持续专注的对象之一,是艺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