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叛逆

16岁的我,站在运河边,想跳下去|灵感电波 #89

重启叛逆
Photo by Maria Lysenko / Unsplash

ChatGPT与生命的意义ChatGPT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Harvey Lederman|Shtetl-Optimized|2025.08.04

这篇文章值得细细品读。作者以哲学家的敏锐与孩子般的真诚,把人工智能带来的震荡写成一首关于“恐惧与意义”的长诗。从南极探险的孤勇,到乡村方言的消逝,从李世石的退役到《弗兰肯斯坦》的警世寓言,他用一连串生动的隐喻追问:如果有一天,所有的探索与发现都被机器完成,人类还能如何安放自我?这不是一篇给出答案的文章,而是一段与读者并肩的思索,提醒我们在巨变来临之前,去体会当下的黄昏之美。(9246字|31分钟)

重启头脑锋芒unrot your brain

Kylee|plum pits|2025.06.26

这篇文章写得极其真诚而锋利,它直击许多人毕业后都感受到却难以言说的心智迟钝:注意力涣散、好奇心消退、思维生锈。Kylee 以自白般的语气,把这种“精神腐化”描绘得入木三分,又给出了温柔而有力的自救之道——读书、写作、无聊、学习、手工。读完它,你会重新相信:大脑不是坏了,它只是需要被唤醒。(2252字|8分钟)

一个没有叛逆过的孩子的人生,可能是一场漫长的苦难

杜素娟|一席|2025.08.18

这是一场关于“青春期”的深刻演讲。杜素娟老师以黑塞《德米安》为引,带我们重新理解所谓的“叛逆期”——那不是灾难,而是少年破壳而出的信号,是自我意识萌芽的开始。她提醒父母和老师:别急着贴上“叛逆”的标签,而要学会倾听、理解和托举,让孩子在挣扎中长出翅膀,也让大人学会与孩子一同成长。对于正经历迷惘的少年和正在陪伴他们的父母来说,这都是一段值得细细聆听的讲述。(文字稿|31分钟)

数字统治:数据如何主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Ruled by Numbers: How Data Dominates Every Facet of Our Daily Lives

Noah Giansiracusa|Literary Hub|2025.08.12

我们以为数字让生活更便利,却没意识到自己正一点点被它们统治。从粉丝数到信用分,从开车到买菜,从求职到看病,每一步都在被量化、被打包、被售卖。诺亚·詹西拉库萨在这篇文章里冷静拆解了数据如何渗透进生活的每个角落,同时给出一个希望:学会用数学为自己服务,而不是任由它们定义我们。读完,你会重新审视手机里的应用,也会重新思考,什么才是不可被数字取代的人性。(3243字|11分钟)

艺术中的图案之悦The Pleasure of Patterns in Art

Samuel Jay Keyser|The MIT Press|2025.08.19

这是一篇关于“观看”的文章,却写得像一首带着节奏的诗。作者带你从沃霍尔的罐头汤,到卡耶博特的《雨天的巴黎街道》,再到弗里德兰德的狗影子和吉格利的《窗中的女孩》,一路追踪那些重复与差异的微妙游戏。原来,我们之所以在艺术中感到愉悦,不仅因为内容的震撼,更因为眼睛在“相同与例外”的韵律里找到秩序与惊喜。如果你愿意停下脚步,这篇文章会教你如何在图案的呼应中,重新发现观看的快感。(6802字|23分钟)

祝你有美好的一周!

董双赫

May the inspiration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