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奇谈
世上没有第二个像它的组织。没人真知道它该成为什么|灵感电波-99
十分钟搞懂欧盟|EU explained in 10 minutes
Martin Sustrik|250bpm|2025-10-21
想在十分钟内“读懂欧盟”?作者马丁·苏斯特里克以一种出奇清醒又带点冷幽默的方式告诉你:别费劲去背机构缩写或看维基图表,欧盟不是一套静态制度,而是一栋“屋顶上伸着钢筋”的未完建筑——一个在主权与整合之间摇摆、不断进化的政治实验。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志愿联盟”,从预算博弈到外交否决权,这篇短文用极简叙述,构出欧盟的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读完后你或许不会成专家,但至少终于明白,欧盟为何既像国家、又像组织、又像一场仍在施工的理想。
世上没有第二个像它的组织。没人真知道它该成为什么。
幼儿岁月的奇谈|Tales from Toddlerhood
Tim Urban|Wait but Why|2025-10-24
蒂姆·厄本(Tim Urban)终于回来了。两年半没更新,他从“写一本关于万物的书”间隙,带着两岁娃的混乱日常重新出现。这篇文章既是吐槽,也是温柔的田野笔记:关于一个父亲如何在幼儿的语言、暴政、天才与混乱之间,重新发现时间、耐心与幽默。你会笑出声,也会点头——原来成长这件事,从来不是单向的。
没人想看别人家幼儿的视频。
为什么童年的时间更慢(以及如何找回它)|why time felt slower when we were kids (and how to get it back)
Yana Yuhai|Mindbox|2025-03-13
我们常以为怀念的是童年,其实我们怀念的是那种“时间会慢下来”的感觉。在这篇写得温柔又清醒的文章里,作者雅娜·尤海从神经科学出发,解释了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会觉得时间越来越快——新奇感减少、生活可预测、记忆压缩——让岁月在感知中被“加速”。但她也告诉我们,时间从未加速,我们只是停止了注意。通过重新调动感官、改变微小习惯、练习“临在”,我们可以重新让日子变得宽广、细腻、充满质地。
我们怀念的不只是年轻,而是那个世界的感觉。
告别你的“极度在线”时代|How to end your extremely online era
Tommy Dixon|Tommy Dixon|2025-10-25
在无休止的刷屏时代,我们都成了自己注意力的看守人。作者在文中写到公交车上一幕:整车的人被蓝光照亮,脖颈弯曲四十五度,沉溺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那一刻,他意识到,这不仅是技术的问题,而是灵魂的。这篇文章像一封慢慢展开的信,从对“注意力成瘾”的诊断,走向一种更宁静的生活方式——读书、做饭、走路、发呆、写信。在一个“永不下线”的时代,他提醒我们:最珍贵的自由,是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属于自己。
“如果你痛苦,却不打算做任何改变——那就该让痛苦再深一点。”
深潜|Exposure
Alizeh Kohari|Psyche|2025-05-30
她从小怕黑、怕睡觉、怕失去控制——直到有一天,她戴上呼吸器,缓缓沉入大海。恐惧化作水压包裹着身体,盐水与空气混合在喉间,那一刻,她第一次真正学会了呼吸。这是一篇关于直面恐惧与重新信任世界的散文——从童年的创伤到深海的拥抱,从无法入睡到在八千英里外沉沉睡去。作者用潜水的经历,写出一种温柔的“暴露疗法”:当我们被黑暗包围,也能在其中发现光。
我怕海,却深爱它;怕自己的心智,却终日浸泡其中。
想支持「灵感电波」?
来自会员 @Sunshine 的投稿:
这期《对话罗振宇:把自己创造出来》可以说是一次罕见的“老罗自述”。他不再是那个滔滔不绝的讲述者,而像是一个走过漫长路途的人,回望自己如何被时间一点点打磨出来。谈长期主义、谈内容创作的底层逻辑,也谈如何在焦虑的时代里活得真诚、有力量。听完后,你会发现:原来“创造自己”这件事,本身就是最深刻的长期主义。
祝你有美好的一周!
DSH
May the inspiration be with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