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出与写不出

Writes and Write-Nots

原文:Writes And Write-Nots

✍️
作者简介:

保罗·格雷厄姆是一位兼具黑客精神与思想锋芒的作家、程序员、创业导师。他是知名创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的联合创始人,这个机构曾孕育出 Airbnb、Dropbox、Stripe 等硅谷传奇公司。更早之前,他是一位 Lisp 编程语言的专家,也创办过被 Yahoo 收购的 Viaweb。

但比起“创投教父”的身份,许多读者更熟知他那一篇篇洞察人性与时代变迁的随笔。在这些文字中,格雷厄姆既以程序员的理性解构社会机制,又以作家的敏锐洞察技术如何悄然改变我们的行为、选择

发表于2024年10月

我通常不太愿意对科技发展下预测,但这一次,我几乎可以肯定:再过二十年,能写字的人会所剩无几。

作为一名写作者,有件事格外奇怪——你会发现,很多人根本写不好东西。医生知道有多少人担心自己身上的痣;懂电脑的人知道有多少人不会装机;而写作者,则最清楚有多少人不会写作。

写作之所以难,是因为它本质上就是一件困难的事。写得好,必须思路清晰,而清晰地思考,本身就不容易。

然而,写作却渗透在许多工作当中,而且职位越高,通常越需要写作。

这两种力量一强一难,却同时存在:写作无处不在,而写好又极其不易,它们之间的张力构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德高望重的教授,最后却被爆出抄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抄的内容竟然如此微不足道——大多是些千篇一律的套话,稍微会写一点的人都能信手拈来。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连“稍微会写一点”都谈不上。

直到最近,这种压力还没有什么出口。你可以像肯尼迪一样雇人代笔,或者像马丁·路德·金那样抄别人的,但如果既买不起,也偷不到,那就只能自己写。因此,过去几乎所有被要求写作的人,最后都不得不硬着头皮学会写。

现在情况变了。AI彻底打破了这个世界。写作的压力几乎烟消云散。无论在学校还是职场,AI都可以代你执笔。

最终,我们将迎来一个“会写”与“不会写”的分裂世界。仍然会有人能写——我们当中有人是发自内心喜欢写作的。但介于“写得好”与“完全不会写”之间的中间地带将会消失。未来将不会再有“写得好”、“写得一般”与“写得差”这三类人,而只有“能写”与“不能写”两种人。

这有多糟吗?技能随着技术进步而被淘汰不是常有的事吗?铁匠已经没剩几个了,也没见这给社会带来什么问题。

但这一次不一样。原因我前面提到过:写作,就是思考。事实上,有一种思考只能通过写作来完成。Leslie Lamport 曾经说得再清楚不过:

“如果你在没有写作的情况下思考,那你只是以为你在思考。”

所以,“会写”与“不会写”的分化,比听上去更危险。它会演变成“会思考”与“不会思考”的分裂。我知道我想站在哪一边,我猜你也一样。

其实这种局面也不是没出现过。工业化以前,大多数人的工作都能让他们强壮。如今,如果你想强壮,只能去健身。所以强壮的人依然存在,但只属于那些“主动选择变强”的人。

写作也会走上同样的路。聪明人依然会有,但只属于那些“主动选择思考”的人。